当前位置:首页 >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违规收费典型案例

为市场主体减负担激活力①丨拔除违规涉企乱收费“毒刺”

 时间:2023-12-21 17:21       大    中    小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违规涉企收费是扎在企业身上的一根“毒刺”。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提出要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如何有效整治涉企违规收费?企业有何诉求?专家有何建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多位企业家和学者。

水、电、燃气等行业变相收费时有发生

近日,在采访中,北京市一家面馆负责人黎女士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她近期遇到的一件糟心事。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今年5月份,燃气公司要求对黎女士店内的燃气管道进行改造,费用总共51080元,当时店内经营状况不好,已经亏损了好几个月,5万元对一家经营困难的小面馆可能是半年甚至一年的盈利,但为了配合燃气公司的管理,黎女士“咬牙”缴纳了费用。
  没想到今年8月份,黎女士又收到了燃气公司的通知,需要加装燃气报警器,费用是1.3万元,这让本就亏损了数月的小面馆雪上加霜。
  “没有被疫情打败,却可能被各种强制征收的费用打垮。”黎女士向本报记者道出在疫情下艰难求生的小餐饮的辛酸。
  而有类似遭遇的“餐馆”不在少数。尽管近年来各地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问题整治,收费项目逐步减少、收费行为更加规范、企业负担不断减轻,但涉企“三乱”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隐蔽性。
  “现在还存在一些监管死角,有些违规收费会以比较隐秘的方式出现,甚至有一些行业‘潜规则’的存在,严重危害了企业的利益。”浙江达柏林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海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聊城市三和永鼎机电安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高自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违规收费给企业生存带来了较大压力。
  采访中,不少企业反映,目前在水、电、燃气等行业,还有一些变相收费存在。比如在电力方面,尽管国家规定“三不指定”,但是在验收时还是有一些附加的收费项目。
  “这些垄断行业,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合理收费现象,使政策的落实出现一些偏差。”高自强表示。  

经济运行面临困难时更须出重拳治理

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多项惠企政策。但部分地方政府落实不力,甚至私设收费名目,尤其是在专项行动重点开展的交通物流、水电气暖、中介机构等领域,出现了重复分摊收费、不执行政府定价、随意增加收费项目等不规范行政行为,加剧了民营企业的经营困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96位跃升至第31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近几年受疫情影响,政府税收减少,部分地方财政比较困难,违规收费的现象便有些增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加大规范涉企收费整治力度。”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制度性交易成本在经济运行较好时可以被市场机制消化,但在经济运行面临困难时则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会导致生产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直接退出市场,对经济运行造成破坏性伤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向辉对本报记者表示。
  违规涉企收费不仅增加了企业负担,抵消了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破坏了当地的营商环境,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为此,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规范涉企收费力度。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由185项减少至50项,减少幅度约73%。其中,涉企收费由106项减少至32项,减少幅度约70%;政府性基金由30项减少至20项,减少幅度约33%。
  “以前很多收费都不规范,现在要比往年好很多,但是还存在个别违规现象,需要政府将治理工作坚持下去,否则这些名目繁多的收费很容易把企业压垮,特别是在当前受疫情影响经济整体下滑的情况下,更应该整顿这些不规范收费。”林海林表示。
  高自强也告诉记者,在国家多年来的整治下,现在违规收费已经越来越少了,比如建筑行业和环保行业,过去有很多收费的项目,这两年在逐渐减少,今年已经基本没有了。

加强监督是治理违规收费的关键之举

由于大多数涉企收费带有部门性、行业性、地方性,不合规、不合理现象较多,因此整治违规涉企收费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向辉认为,坚持法治化是整治涉企违规收费最有效的长效机制。法治化始终是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突出的短板。在疫情冲击下,不少政策具有“应急”的特点,应当进一步评估和总结“长效机制”。
  胡迟认为,很多问题的根源主要还是制度不完善。因此,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将这些收费项目制度化、透明化。
  林海林也认为,一定要科学地审核收费标准。从源头做起,严格评估一些收费是否合理,尤其是物价局要多到基层调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成本预算,再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
  “收费项目透明化、制度化后还要加强媒体宣传,使企业明白哪些收费合理,哪些收费违规,提高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高自强建议。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建立长效机制的重点是加强监督,这不仅是企业的呼声,也是学者的建议。
  胡迟建议,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利用舆论曝光违规收费。另一方面要加强上级监督,很多收费罚款和当地政府或部门利益挂钩,需要上级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优化体制机制来防止违规事件发生,提高监督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