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吕梁市政府 无障碍浏览 今天是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文化服务 > 展览讲座

【巩固衔接专栏】擦亮红色底片 讲好红色故事—农旅融合发展北坡村以红色文旅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3-12-22 10:48       大    中    小      来源: 兴县新闻网

北坡,顾名思义,坐北朝南的山坡。在晋西北黄土高原,这样的山坡随处可见。

蔡家崖乡北坡村就坐落在这样的一个山坡上,位于省道忻黑线和岢大线交界处,全村户籍人口492户1481人,常住人口225户669人。村民住宅多倚坡而建,层次分明,院落布局因地制宜,多以砖石窑洞为主。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所在地,成为晋绥根据地的红色心脏,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期,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北坡村依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讲述红色故事,融合绿色农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之路。

擦亮红色底片

北坡的底片是红色的。晋绥分局作为中共中央晋绥边区最高领导机关,统一领导了晋西北、晋西南、大青山三个地区的党政军民各项工作,驻地就在北坡。与驻在蔡家崖村的120师司令部、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等领导机关构成了晋绥边区的政治、军事、行政中心,相互之间距离仅有数百米。在抗日战争反攻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将晋绥边区打造成为后方支援与战略缓冲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得以胜利的保障。北坡的红色底蕴由此可见,其历史意义彪炳史册。

北坡晋绥分局旧址内的建筑始建于清代,坐北面南,倚山而建。院落布局灵活自由,不拘一格。石头砌成的窑洞层层叠叠,墙体坚不可摧。当初晋绥分局选择在这里办公,就是看中了北坡村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晋绥分局于1942年8月成立,借农民窑洞作为办公场所。1944年春,由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筹资,新建了11孔窑洞和数间房屋,与原借用居民窑洞共计53孔、房5间,总面积达30000平方米。先后在北坡居住过的革命先辈有晋绥分局书记林枫、晋绥分局副书记张稼夫、晋绥分局宣传部长龚逢春、晋绥分局秘书长王达成、晋绥分局组织部长龚子荣、晋绥分局研究室主任段云、晋绥分局研究室研究员方正之、晋绥四专署专员梁膺庸等。

北坡村历史风貌和晋绥分局旧址修复工程于2015年启动,现已全部完工,共新建、修缮建筑6800余平方米。最大限度地按原来的面貌进行复原,形成较为完整、逼真的观赏规模。现有警卫连、电台室、会议室院,总务处、留守处院,段云、方正之旧居院等,各办事机构所用的窑洞外均挂有醒目的牌匾标志,室内办公设备布置基本恢复了旧时格局。分局各位领导人和部分工作人员旧居里使用的物品也恢复了原貌,并悬挂主人各个时期的照片和生平简介。2016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坡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旧址保护利用项目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库。

讲好红色故事

林枫在晋绥边区先后工作了八年,从1940年起,转战晋西北出任中共晋西区党委书记,中共晋西区党委机关驻在北坡村。1942年,中共晋绥分局成立后,林枫先任副书记,后任书记。在此期间,林枫经常深入群众,调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带领部队人员帮助群众浇水、收菜等,一点架子也没有,和老百姓结下了鱼水情。留下了很多红色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据村里一高龄老人讲,在他年幼时,有一次村里搭台唱戏,时值寒冬,穿着单薄的他在戏台前正瑟瑟发抖时,有一个人用军大衣把他包裹起来,同他一起烤火盆取暖。后来有人告诉他,那人就是林枫。

给另一位高龄老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一天深夜,防空警报大作,日军敌机来袭村,林枫同志组织乡亲们集体躲入防空洞避险,躲过了敌人的袭击。这样的事情在北坡村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印象中还有很多。

有关贺龙亲民爱民的故事在北坡也有很多。挑水、烧火、劈柴、背碳,好多人都能数出几件。但北坡村老百姓记忆最深的是贺老总特别喜欢小孩子,来北坡村看戏时,常常是抱着一个,跟着一群,有时坐车来,车上总是挤满了一群嘻嘻哈哈的小孩。

北坡村的红色故事有很多,但老百姓最爱讲的是毛主席三次到村里看戏。1948年3月25日至4月3日,中共中央从延安转战西柏坡时,毛泽东路经兴县,在蔡家崖进行了为期10天的革命活动。4月1日,毛主席在晋绥干部会上发表讲话;4月2日,又召集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在紧张的革命活动之余,毛主席先后三次到北坡村与群众一起观看演出。看了晋剧《打金枝》后,毛泽东指出:“此剧讲君臣团结,人民之福;教育子女,顾全大局,是教育干部的好戏。”

农旅融合发展

     北坡村由北坡、张家梁、旭谷3个自然村组成,村民收入以种植、养殖、运输、务工为主。近年来,北坡村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借助县委县政府实施红色文旅战略机遇,探索实践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据统计,每逢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来北坡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村民收入有很大提高。很多留守在村里的村民向前来旅游的游客出售当地土特产,有小米、绿豆、核桃、玉露香梨等,都是自家种的天然绿色产品,深受外地游客喜欢。由此直接拉动北坡特色农业发展,全村共种植杏、核桃161亩,玉露香梨75亩,目前都已挂果见效。每到采摘季,农旅融合互促互补,不少游客高兴而来,满载而归。 
此外,思想活跃的人搞起了农家乐餐饮,白永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03年,白永兴返乡创业回到老家。从自己掌勺、端菜、洗碗到雇用厨师、服务员,店面也由石棉瓦房变为二层酒楼,日子越过越红火。在白永兴的带动下,先后有近十户人家也搞起了农家乐,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
为了提高村民收入,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北坡村成立务工协会,一是组织技能培训,二是提供务工信息。自2016年成立以来每年输送100多名劳力,成为村民收入的又一重要渠道。此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驻该村工作队千方百计发动身边人群进行消费帮扶,每年购买约3万元的农产品,提高了部分老百姓的经济收入。
2021年,北坡村被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新建地下排污系统,实现了雨污分流;村内公共区域地面全部硬化,改造提升绿化、亮化以及电线、网线等;建设口袋公园、景观墙绘,清理了河道,彻底改变了环境脏乱差现象。
如今,搬迁后的北坡新村,水、电、暖、网、气基础设施及红白理事厅、健身小广场等公共设施一应齐全,东西延伸四公里内,有新建的兴县县医院、120师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火车站、静兴高速口。另外,北坡立交互通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6条闸道今年计划施工完毕,正式通车已指日可待,北坡群众出行更便捷、安全。
在晋绥分局旧址,偶遇一位牛姓老人,核桃壳似的面孔精神矍铄,爽朗健谈。老人推开14号院伙房大门告诉我们,这原来是他家住处。有几分恋旧,又有几分自豪。旧址改造时两孔窑洞折换成新村两套120平米的房子。老人有三儿一女,大儿在附近高速收费站卖早餐,二儿在离石开翻斗车,均月收入过万;三儿本地打工,两个孩子就近在120师小学读书……老人71岁高龄仍不服老,还在建设本村的工地上开铲车,每月工资六千元。因为他一辈子都和机械打交道,所以用工方对他很放心。老人一家的情况不足以代表全村,但是鲜活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勤生百福”。每一位老者走到你面前,都像一本饱含哲理的书。他由青春一路走到暮年的轨迹,他人生细部的枝枝叶叶,都在这部书里。
“我们这村子,建得可要好了,还会有贸易市场……”老人喜滋滋地介绍着村子的前景。任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