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7 10:52
大
中
小
按照全市医疗卫生的一体化改革工作要求,我县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目标,以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为重点,细化各项工作方案,通过“六项措施”,构建“两个提升”,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六项措施”推进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
一是高位推进一体化运行。医改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医改工作,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的医改领导组和县长担任主任的公立医院管委会。2017年9月,县医疗集团正式挂牌,将县域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整合为一个独立法人的紧密型医疗集团,整个集团的总体架构和布局为:在机构设置上,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17个乡镇卫生院及分院、332个村级卫生室组成了兴县医疗集团;在管理和人员配备上,形成了8个管理中心、10个业务中心、1400余名医护人员的县乡一体化健康服务新格局。二是完善“六统一”管理。实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形成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三级联动、高效运转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实行简政放权,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县卫体局重点履行好医管委办公室职责,并加强行业监管。充分落实医疗集团独立法人地位,把人事管理、机构设置、收入分配、运营管理等4项权力全部下放到医疗集团。县医疗集团作为“办”医的主体,稳妥承接。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全部改任执行院长,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全部由集团统一聘用。在全县6个中心乡镇下派6名科室副主任担任业务副院长,使全县群众医疗服务达到县级水平。乡镇卫生院业务、财务由集团中心统一进行管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在优先采购使用基本药物的前提下,统一目录、统一议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并对全县所有药品管理实行“两票制”,实现了同城、同药、同质、同价。现医疗集团人力资源、公卫、医保、财务、药械、质控中心现运行正常,实现了集团的同质化管理。三是推进医保支付改革。通过充分考虑医疗费用自然增长、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分级诊疗推进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测算,全面推行医保基金总额控制打包付费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医疗集团内医保资金统筹使用,扩大资金使用自主权。促进定点医疗机构从被动控费向主动控费的意识转变,助推医疗机构回归“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服务本质,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2019年通过与医疗集团医保打包付费,及时预警提醒,使县医院次均费用由上半的6355元,下降到5729元,节约基金近900万元,医保资金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实施医防融合。按照“一兼两管三统一”的模式,将疾控与医疗服务有效融合,由疾控中心主任兼任医疗集团副院长,推动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与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大提升。五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全面建成。县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已启动实施,进入招标阶段。实行手机APP备案、电话备案等,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简便化、标准化、规范化。六是加强监管考核。县卫体局重点履行好医管委办公室职责,完善监管权力清单,制定了监管考核方案,对医疗集团工作进行常态化考核督导。
(二)“两个提升”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一是医疗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投资7亿元,床位600张,日门(急)诊量2000人次的兴县大医院搬迁在即;投资2600万元,对17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整合后共332个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实现了“场所、人员、设备”三配套。近年来为乡镇卫生院招聘医技人员及全科医生74名,为村卫生室招聘配齐54名乡村医生,保证了医疗技术人员”三合格”,在确保人才增量的基础上,医疗集团通过邀请对口帮扶单位山医大二院、山西儿童医院等专家来兴县人民医院手术、坐诊、授课,县医院派驻医师下沉到乡镇卫生院挂职副院长帮扶等形式,让优质医疗资源及优质医疗技术人才“双下沉”,提升了县、乡、村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384支、649人,组建乡村干部团队376支、1128人,为群众宣传健康扶贫政策、代办代报医疗费用。通过多种手段和强有力的措施,有效破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县医院的住院次均费用降到5500元以下,贫困户报销比例达91.3%,基本实现了90%的患者在县内就医。二是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通过一体化改革,实现了基层服务量、服务能力、群众健康素养“三提升”,以及人民群众看病的次均费用、自付费用、看病成本“三下降,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量提升,县域就诊率达到90.8%,门急诊总人次同比增长8.4 %,住院总人次同比增长42%;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分别增长16.8%和57%。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县医疗集团共下派医疗专家57人次,派驻医务人员483人次,服务群众 17.6万人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888人次;为乡镇卫生院引进新技术、新项目4项,投入设备35台件;新招聘 27人充实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群众健康素养提升3.4%,改革实现了县级医院门急诊患者次均费用同比下降3.4%,自付费用比例同比下降2.8%。家门口就医,群众看病的间接成本明显下降。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我县是后发展县区,由于历史欠账原因,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服务质量还不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端人才短缺,特别是县人民医院搬迁新址后,缺乏学科带头人缺乏,加之目前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一体化改革的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加快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的转变。在医疗集团设立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全力推进大医院搬迁,中医院、妇幼计生中心在县医院旧址改造升级以及17个乡镇卫生院的改厕工作。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今年计划招聘卫技人员120名,充实到大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尽快建立人事薪酬制度。制定医疗集团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绩效分配方案。通过综合目标考核,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社会效益。通过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以向临床一线科室倾斜为指导,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加快推进县乡一体化改革信息化建设工作,医疗集团建立覆盖所属单位的统一信息平台,全面完成医疗集团内部信息互联互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