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4 18:49
大
中
小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我县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19年年底,全县形成了以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为骨干,300余户县级农业企业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全县农产品加工量达到3万吨左右,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在顺应形势适应市场需求,转方式调结构实现转型升级,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
1、农产品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兴县是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产品质量和产量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但大多数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程度不高,产业关联度不强,外向度不高,许多产品还处在初级加工层面上,特色优质农产品的高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用地难制约发展
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扩大规模建设发展,拿不到土地指标,制约着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土地用途为:扩厂广房车间,仓储用房等永久性设施,而现设施农用地政策不符合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土地用途。建议对设施农用地用途应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倾斜,希望与其他工业用地政策一视同仁,甚至更优先。
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调整产品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展电子商务营销业务,需要引进经营管理和科技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希望按照政府鼓励的经济实体引进人才相关政策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
4、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发展资金缺乏。
由于资金缺乏,杂粮高端加工设备、技术无法引进,致使杂粮产业企业在市场、技术攻关、品牌包装与行业标准、国内大型企业相比差距较大。
5、杂粮标准化农田缺乏、基地化规模种植程度低。目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中新型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严重制约杂粮规模化生产。
二、发展建议
1、进一步加大发展小杂粮产业的扶持力度。省、市、县政府要贯彻落实省委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意见,把兴县小杂粮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农民脱贫增收的富农产业,在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促进兴县小杂粮产业在基地种植、生产加工、生产销售等方面扶持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进一步延伸小杂粮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要培育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杂粮龙头企业开发加工杂粮深加工产品,对小杂粮深加工、精包装,延伸小杂粮产业链。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开发新型杂粮附加产品。
三、进一步提高杂粮生产基地化和集约化水平。要加大标准农田综合建设,发展集中连片托管杂粮种植基地。要利用杂粮发明生产新型机械、实现杂粮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同时,要加大对优势品种杂粮的抚育、改良和免费推广。
四、进一步加强杂粮品牌的宣传推介。要通过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家集中培训、考察学习,提高企业家经营理念和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注重品牌开发。政府要积极组织搭建品牌推广宣传平台,借力省、市农博会展销平台拓宽小杂粮销售渠道,提升兴县小杂粮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