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预决算公开 > 兴县财政局

关于兴县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21-04-28 17:13       大    中    小     

   关于兴县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2021年4月14日在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兴县财政局局长   张建平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兴县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面对经济形势新变化特别是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县财政工作以完成全县重点工作任务为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全力克服收入形势严峻和刚性支出逐年加大的双重压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 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20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258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以下简称“预算”)的101.12%,为上年的80.5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4034万元,下降7.01%,减收935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6.99%;非税收入完成18546万元,减少57.49%,减收2508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3.01%。(财政总收入完成441583万元,为上年的84.10%。)具体收入明细如下:

    增值税51300万元,下降13.57%,完成预算的103.18%;

    企业所得税25224万元,下降17.18%,完成预算的100%;

    个人所得税622万元,下降9.33%,完成预算的100%;

    资源税24409万元,下降0.29%,完成预算的100%;

    城市维护建设税8911万元,下降17.81%,完成预算的100%;

    房产税4041万元,增长145.21%,完成预算的100%;

    印花税1985万元,下降3.17%,完成预算的100%;

    城镇土地使用税2832万元,增长24.98%,完成预算的100%;

    土地增值税376万元,增长353.01%,完成预算的100%;

    车船税298万元,增长5.30%,完成预算的100%;

    耕地占用税2756万元,增长361.64%,完成预算的100%;

    契税877万元,下降34.45%,完成预算的100%;

    环境保护税403万元,下降6.06%,完成预算的100%;

    专项收入10042万元,增长0.83%,完成预算的100%;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710万元,增长221.43%,完成预算的100%;

    罚没收入3834万元,增长12.93%,完成预算的100%;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432万元,下降91.75%,完成预算的100%;

    捐赠收入2万元,下降99.01%,完成预算的100%;

    政府住房基金收入34万元,增长3.03%,完成预算的100%;

    其他收入492万元,增长1792.31%,完成预算的100%。

     2.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20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3940万元,完成预算的99.01%,为上年的84.41%。分项目支出完成情况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424万元,为预算的97.83%,增长3.39%;

    国防支出467万元,为预算的98.73%,增长5.18%;

    公共安全支出9455万元,为预算的96.85%,下降7.58%;

    教育支出47495万元,为预算的99.93%,增长8.68%;

    科学技术支出490万元,为预算的99.79%,增长51.23%;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423万元,为预算的97.94%,增长8.6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802万元,为预算的99.88%,增长10.06%;

    卫生健康支出25220万元,为预算的96.28%,增长3.13%;

    节能环保支出37682万元,为预算的99.90%,下降29.35%;

    城乡社区支出22578万元,为预算的99.88%,下降54.83%,主要是新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工,资金需求减少所致;

    农林水支出93724万元,为预算的98.88%,下降23.91%;

    交通运输支出17525万元,为预算的99.88%,增长68.82%,主要是含有农林水支出中的扶贫支出所致;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897万元,为预算的98.03%,下降84.95%,主要是2019年技术改造投入5300万元,本年度投入减少所致;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684万元,为预算的99.29%,增长9.36%;

    金融支出67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50%;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168万元,为预算的93.44%,下降76.59%,主要是上年易地搬迁拆除复垦支出大,本年度支出减少所致;

    住房保障支出8757万元,为预算的97.79%,下降54.78%,主要是脱贫攻坚期完成了危房改造,本年度支出减少所致;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5677万元,为预算的99.74%,增长760.15%,主要是本年度因疫情影响粮油物资储备增加所致;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847万元,为预算的98.17%,增长20.08%;

    其他支出1384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2676.47%,主要是本年度开发区建设省配套投入419万元、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投入790万元所致;

    债务付息支出2142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41.01%;

    债务发行费用支出32万元,为预算的100%。

    3.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58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8324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30199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3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46万元,收入总量为382781万元。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394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514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812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8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627万元,支出总量为382781万元。

    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7387万元,完成预算的98.73%,为上年的224.80%,上级财政补助收入16431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4500万元,上年结余2374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收入80692万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79913万元,为上年同期的146.49%,上解支出49万元,结余730万元。

    当年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4581万元,完成支出54634万元。以前年度结余30173万元,滚存结余30120万元。

    (四)政府新增债券及直达资金使用情况 

    2020年共争取到债券资金56699万元,缓解财政压力:

    其中一般债券22199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0520万元,干部学院建设项目3500万元,城南小学建设项目1500万元,沿黄旅游1号公路(兴县段)项目6679万元;

    专项债券34500万元,用于兴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10000万元,职教中心建设项目6000万元,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1500万元,冬季清洁取暖改造项目4000万元,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准厂房二期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11000万元,沿黄旅游1号公路(兴县段)驿站建设项目2000万元。

    2020年我县共收到抗疫特别国债等直达资金29929.59万元,主要用于保障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和各项基本民生支出、支持公益项目建设及保市场主体,对缓解我县财政困难、保财政平稳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二、2020年重点工作及“十三五”时期财政工作回顾  

    2020年以来,县委、政府部署坚决执行进一步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预算约束,全面贯彻落实保基本民生、保工资发放、保基层运转的财政支出优先顺序,积极面对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增长势头不减、收支矛盾突出的特殊困难,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努力增收节支,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各项事业平稳发展。

    (一)全力以赴保障新冠疫情防控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深入学习领会疫情防控出台的有关经费保障、财政补助、税费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通报,确保各项政策精神贯彻落实。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按照县委、政府统一部署,优先保障疫情防控资金,2020年共下达疫情防控资金1165.14万元。三是畅通绿色通道。认真落实《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疫情防控采购便利化的通知》精神,建立了采购“绿色通道”,确保了疫情防控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及时高效。四是做好资金监管。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财税政策落实和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通知》(财办〔2020〕11号)精神,及时指导有关部门(单位)政策实施范围、补助对象、补助标准、申报程序等,确保疫情防控的各项财税政策落实落细,确保疫情防控资金使用管理规范有序。

    (二)全力以赴抓财政预算执行

    2020年受新冠疫情、国家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全县财政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对财政增收困难和刚性支出加剧的不利形势,千方百计增加可用财力,想方设法处理新增支出,全面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强化与执收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实现多渠道增收,全力完成预期收入目标。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政策研究,把握国家和省、市补助资金支持方向,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各项补助资金208324万元。三是持续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达1.15亿元,切实用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四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强民生政策托底保障的决策部署,采取盘活财政存量、压减一般性支出等措施,优先保障基本民生保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工资按时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用于“三保”支出30231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3940万元的83.07%。其中:“基本民生”227939万元,“工资发放”72638万元,“机构运转”1741万元。

    (三)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

    2020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在严控一般性支出基础上,多渠道筹措资金,持续用力保障改善民生,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坚持“化存量、控增量”,严格落实隐性债务化解计划,全年偿还到期债券8120万元,化解隐性债务33425万元,化解以前年度暂付款10205万元,牢牢守住资金链不断裂、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不发生的底线,政府性债务总体安全可控。二是持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0530万元,盘活扶贫存量资金2264.7万元,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全力以赴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战。三是持续加大污染防治投入力度,安排6866.37万元用于大气污染治理,安排5480.17万元用于水污染防治,安排5437.5万元用于垃圾治理,全力支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四)全力以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一是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将2020年度预算部门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绩效管理范围,同时,开展2019年预算绩效自评,将所有预算单位2019年度预算支出全部纳入绩效自评范围。二是加强资金统筹管理力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财政收入带来的冲击,认真分析统筹调度资金,精打细算安排支出,把钱花在刀刃上,全力服务县委、政府确定的各项中心工作,圆满完成了县人代会通过的各项支出预算。三是建章立制严格财经纪律。为了更好地发挥规范性文件在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等方面的作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通知》、《直达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财政收支管理的若干措施》等规范性文件,有效规范了资金拨付流程,加快了资金拨付进度,提高了资金使用绩效。

    (五)全力以赴推动财政工作持续创新   

    一是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面清理县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甄别清收结转结余资金。2020年共回收财政存量资金15360万元,对清理收回的存量资金,合理调整使用方向,投入亟需的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强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依法规范进行采购项目的备案,全年共备案政府采购项目199个,预算金额88959.04万元,实际成交金额87764.05万元。三是依法、客观、公正地把好政府投资评审关,完成项目评审91个,报审金额277677万元,核减金额27127万元。四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扎实开展理论和业务学习培训,形成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财政业务知识的良好氛围,分二期对390名农村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委托省厅对120名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三批次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培训;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强化党章党纪和各项规定的教育,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优化工作绩效、改进机关作风。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我县各项财政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

     ——过去五年,财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实现67.55亿元,比“十二五”期间的34.67亿元增加32.88亿元,增长94.84%。财政总收入五年来累计实现204.25亿元,比“十二五”期间的113.07亿元增加91.18亿元,增长80.64%。财政收入总量、增幅、序时实现“三个超历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0年受疫情、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财政收入有所回落,但随着财源建设不断巩固,财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18年~2020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分别在全市排名第3位、第3位、第5位,在全省排名第15位、第21位、第22位。

    ——过去五年,服务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五年来,共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96.97亿元,争取到位债券资金17.17亿元,有效增加政府资金运作总量。在财政支出安排上,累计财政总支出193.91亿元,比“十二五”期间的99.20亿元增加94.71亿元,增长95.47%。

    ——过去五年,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进。 

    五年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161.17亿元,比“十二五”期间74.85亿元增加86.32亿元,增长115.33%;推进加快交通路网、造林绿化、环境整治、城区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民生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财政服务和保障民生成效明显。

    ——过去五年,财政体制改革日益深化。

    五年来,财政部门以深化财政改革为抓手,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和预决算公开,细化预决算编制,持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的监督管理,规范举债行为,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升绩效评价质量;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加大对乡镇、村的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成村内道路、小型水利、公厕、村级活动场所等建设项目344个;推进PPP项目,北山公路项目、农村垃圾治理项目、农村互通立交3个项目申报PPP模式,全部通过评审,开始实施;大力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五年来,积极实施“金财工程”,快速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持续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在财政部“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工作中,我县综合评价居吕梁第1位。

    各位代表,虽然五年来的财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财政运行压力增加;二是财政资金调度压力较大,紧平衡特征进一步凸显;三是预算绩效的意识不高,一些部门和单位重分配轻管理、重投入轻绩效的惯性做法还没有扭转,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有待提升;四是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亟待加强;五是信息公开不及时,一些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这些问题,下一步将采取全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等措施,积极稳妥地逐步统筹解决。

      三、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全县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按照县委、政府部署,继续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积极构建现代财政管理机制,切实提高财政管理和服务水平,凝心聚力谋跨越、开新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按照《预算法》等有关规定,综合分析全县经济形势,2021年预算编制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的任务目标,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强化财政监督管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着力构建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聚焦“六大战略”,建设“六个兴县”,提高理财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基本原则:一是收入预算编制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二是支出预算编制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三是政府预算体系坚持相互联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总体安排情况 

    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000万元,同比增长12.22%。上级各项补助收入110209万元,上年结转3627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80万元,全县一般预算收入总计为275416万元。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2021年我县财政预算支出相应安排27541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671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334万元,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3363万元。

    支出按功能分类科目较上年预算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39359万元,增长14.06%;

    国防支出安排236万元,下降54.44%;

    公共安全支出安排9212万元,下降5.63%;

    教育支出安排46626万元,增长1.92%;

    科学技术支出安排72万元,下降28%;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3539万元,下降20.72%;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32964万元,下降33.44%;

    卫生健康支出安排23870万元,下降6.44%;

    节能环保支出安排20889万元,下降6.44 %;

    城乡社区支出安排19292万元,下降47.63%;

    农林水支出安排36592万元,下降41.69%;

    交通运输支出安排5702万元,下降37.24%;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安排1263万元,增长20.75%;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安排1518万元,增长18.41 %;

    金融支出安排2013万元,增长2187.5%;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安排1742万元,增长25.41%;

    住房保障支出安排10154万元,增长234.56%;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安排482万元,下降43.43%;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安排747万元,下降56.14%;

    债务付息支出安排3000万元,增长46.99%;

    债务发行费用支出安排25万元,上年未安排;

    预备费6000万元,和上年持平;

    其他支出安排1422万元,上年未安排。

    部分科目支出预算同比下降,主要是2021年总财力同比减少所致;部分科目支出预算同比增长,主要是培植财源,投入加大所致。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总体安排情况 

    2021年政府基金预算收入预算为47003万元,上年结转73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961万元,共计52694万元;

    支出预算相应安排52694万元,主要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470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9981万元,农林水支出49万元,其他支出103万元,债务付息支出4400万元,债务发行费45万元,专项债务还本3300万元。

     (三)“三公经费”控制数预算

    2021年县级财政“三公经费”预算为460万元,比2020年预算数465万元减少1 %。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为零;公务接待费预算260万元,公务用车经费200万元。

    四、完成2021年财政预算的主要工作措施

    为确保2021年财税工作目标的实现和预算的顺利执行,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财源建设,着力稳增长提质量。

    一是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支持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二是优化税收结构,摸清税源底数,实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加大第三产业扶持及各类小税种征缴力度。强化依法行政,提高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的入库水平。三是加大争资力度。加强各相关部门单位工作协调,做好各类项目向上级部门的对接和申报工作。四是科学合理进行土地整理开发,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增加土地出让和土地税收收入,切实提高土地收益对财政的贡献率。 

    (二)严控支出关口,兜住“三保”底线。

    把加强“三保”作为当前财政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将“三保”支出控制在预算盘子内。一是压减日常开支。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要进一步压减。二是严控预算安排。坚持“无预算不支出、先预算后支出”,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督促整改预算执行中的铺张浪费、绩效低下的项目,一律削减或取消把关不严、低效无效的资金。三是严格财务管理。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加强财会人员培训,引入第三方代理记账,定期监督检查,加强财务管理。四是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将节省的资金优先用于保障民生、支持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预算编制,实行零基预算管理。

    按照财政部要求,2021年预算采用零基预算编制, 打破财政资金分配的固化模式,建立财政资金“能进能出”的决策机制。一是打破基数,改革预算分配方式,取消各单位预算基数,以零为基点,根据县委、政府决策部署和县本级财力情况,结合各单位事业发展计划、职责和工作任务等,逐项审核年度支出预算,实行预算“一年一定、钱随事走”。二是加强统筹,集中财力保障重点。统一预算分配权,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着力解决好专项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项目固化、资金“碎片化”等问题,确保所有财政性资金按照统一规范化的管理程序进行编制。三是精准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内容。设立项目库,将支出预算按经济分类细化到款级科目,按功能分类细化到项级科目。四是盘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定期清理结余结转资金,建立健全财政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统筹结合机制。

    (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民生支出需要。

    充分发挥财政社会保障职能,努力让民生更有“温暖”更显“内涵”更具“质感”,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把保障全县重点工作、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健全完善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发挥民生工程的社会效益。一是优先支持教育发展,继续完善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支持改善办学条件,保障中小学教师工资补贴待遇。二是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好农村低保、生活救助、合作医疗等方面政策措施。支持抓好安全生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信访救助和司法救助。三是支持文化发展,保障文化事业各项支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积极落实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四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加大对农业产业投入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五)增强工作力度,强化政府债务管理。

    一是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妥善处理存量政府债务。二是严格控制政府隐性债务,科学制定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计划;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必须通过项目合规性审查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坚决杜绝未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新上项目。三是积极争取政府债务限额空间,加大新增政府债券对我县保障改善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提前做好新增债券项目的筛选、入库工作。四是积极争取置换债券额度,降低融资成本。

    (六)推进绩效管理,聚力增效财政资金。

    强化绩效理念,加速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一是从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管理、绩效评价管理和结果应用等四个环节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二是完善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三是加快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建立健全评价结果与预算调整、完善政策挂钩机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低效多压减、有效多安排,使宝贵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七)强化改革引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按照省厅规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抓紧落实工作,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决算和财务报告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等主要业务环节衔接贯通,切实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作为财政管理提质增效的重要“推手”来抓。二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预审。通过招标控制价预算评审,减少预算超概算的现象发生,真正节约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严格资产预算管理,合理安排新增资产配置预算,严格资产处置流程,对国有资产实行动态化管理,切实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四是深化我县国企改革,推进国有市场主体实体化、市场化运作。五是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完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等各项改革事项。六是认真开展财政系统“转型出雏形、财政强支撑”大学习大研讨大创新大提升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认真解决思想上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扎实工作、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摒弃及格,力争优秀,追求卓越,为我县财政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八)自觉接受监督,做好财政预决算公开。

    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大力推进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进一步完善财政预决算和绩效目标公开机制,突出财政预决算和绩效目标公开及时性、完整性和细化程度。除涉密单位和信息外,县级各部门在预决算批复后20 日内及时公开部门预决算和绩效目标,预决算支出应当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项级科目,按规定公开到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各部门要依法公开部门预决算、专项资金管理以及绩效目标管理情况,主动接受监督。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开新局谋新篇,确保圆满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建设富强、开放、宜居、绿色、平安、幸福的新兴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兴县人民政府2021年预算公开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