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5 19:35
大
中
小
来源: 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近年来,兴县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用好电商平台,助力巩固衔接和乡村振兴,大力发挥e镇平台功能,不断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有效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破解农特产品售卖难、售价低难题。2024年,全县网络零售额破亿元,电商主体近1000家,辐射带动从业人员1.5万余人、带动人均增收近2000元,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兴县成功跻身第一批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之列,成为山西省唯一上榜的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典型范例,电商助农已经走出了一条数字经济推进产业升级、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一、做活产业链,大力培育电商市场主体。
(一)持续完善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面积2172.24m2的兴县乡村e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对入驻的企业和个人实行3年内“六免一补”政策(即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免水电、物业费,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免费仓储,并给予创业补贴)。聘请专业团队承载运营,累计为入驻电商企业及各类电商创业者提供各类技术服务1100多次,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一站式服务。兴县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资源整合+统仓共配+商贸合作,目前对接全国物流干线7条,乡镇物流干线4条,实现全县15个乡镇全覆盖,解决了偏远乡镇农产品运输难、运费高的问题。
(二)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等新业态。积极探索“互联网+乡村振兴”新路径,省内外773名带货网红达人建立合作关系,让我县特色农产品搭上了快车畅销全国。通过直播电商营销模式,开展“直播+农产品”、“直播+民俗产品”等活动,借力大型电商平台,利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大力推广兴县农村特色产品,实现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转变。农民自己当主播,带红“网红”农货,打造“乡乡有直播、村村有网红”的新样板,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强化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建设。在快手、京东等平台开设5个本地产品特色馆,在省内外开设30余个农产品线下体验店。在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开设13个直播间,每天开展6场消费助农直播活动。今年11月,兴县首批27吨优质农特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出口越南市场,跨境电商实现新突破。
二、挖掘价值链,持续擦亮兴县电商品牌
(一)做精一个公用品牌。全力打好“精品杂粮”牌,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山西)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山西(兴县)杂粮面食文化节、2024年全国杂粮产业发展交流会暨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委会会员大会等,先后荣获“中国杂粮之乡”“中国杂粮美食地标城市”“中国生态好食材杂粮基地”等荣誉称号,“兴县杂粮 中国好粮”品牌体系逐步建立。
(二)培育一批自主特色品牌。为产品赋能兴县特色文化,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直播间,富有“兴县味道”的剪纸、布艺、面塑、酿醋等传统技艺成为新业态、新品牌。以产品质量为本、以产品开发为核心,精选开发孕期小米、杂粮锅巴、杂粮预制饭、苦荞醋、红枣醋饮料等网红产品,培育出“晋兴红”“晋绥红土地”“吕粮英雄”“卧牛岭”等一批“小而美”的本土农产品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精耕共富链,全面助力农民就业增收
(一)打造联农带农新格局。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农户增收致富。电商企业吕粮农业年销售农产品320余万斤,辐射带动800余户农户,以“传、帮、带、扶”的方式,培养了12名农村妇女和21名回乡创业大学生直播带货,吸纳百余名村民就业。助农直播间利用抖音、快手、淘宝、微信视频号等直播平台,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共7个品类50余种单品,2024年累计销售农副产品350余吨,共计300余万元,辐射带动农户130余户,用工帮扶22人。
(二)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发展“电商+订单农业”方式,引导农民按照标准化种植、管理,电商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民农产品,吸收农民从事分选、打包发货、甚至网络主播等电商产业链工作,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农村电商的发展,带动了冷链物流、包装印刷等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发展,带动了就业,兴县乡村e镇物流配送中心每日打包分拣、仓储分拨与配送人员达90人,全县农村电商产业链从业人数逾万人。